44只新股合计募资额1067.13亿港元,其中宁德时代募资356亿港元;蜜雪集团以1.84万亿港元的认购金额刷新历史纪录……今年上半年,港股新股市场表现亮眼,港交所一跃成为全球IPO融资额排名第一的交易所。
除新股市场持续火热外,港股再融资市场也表现活跃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港股一二级市场股权融资总额达2501.29亿港元,同比大增318.15%。
“这一轮港股融资热潮,反映了中国资产在全球配置体系中的重新定价与结构再平衡。在中资企业加速回流、港股估值修复预期增强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、支持政策措施持续推进的背景下,预计下半年港股融资市场有望延续热度。”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说。
港股IPO融资额创下4年新高
6月30日,云知声、IFBH、泰德医药等3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。这番盛况,是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场的缩影。
数据显示,截至6月底,今年以来港交所共迎来44只新股,合计募资约1067.13亿港元,同比大增688.56%。期内,港股IPO融资额创4年同期新高。
今年上半年,港股新股市场创下多项历史纪录。例如,蜜雪集团融资申购倍数达5324倍,认购金额达1.84万亿港元,创造了港股市场新股认购的新纪录;6月27日,港交所接收了16家内地企业的IPO递表申请;脑洞极光-B、布鲁可、古茗、蜜雪集团、映恩生物-B等多家公司上市以来股价已翻倍。
尽管从市场来看,今年上半年美股市场IPO融资额仍领跑全球,港股市场紧随其后,但从交易所来看,同期港交所IPO募资额位居全球首位,大幅领先纳斯达克和纽交所。
今年上半年,港股IPO市场融资额最大的公司是宁德时代,为356.57亿港元,这也是今年以来全球IPO融资额最高的公司。恒瑞医药、海天味业、三花智控、蜜雪集团的募资额紧随其后。
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东区上市业务合伙人鲍捷认为,鼓励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、简化A股上市公司的申请上市程序,以及更理想的股市估值、更佳的市场流动性及资金承接能力,成为推动港股新股市场升温的动力。另外,随着“科企专线”等新措施落地,更多生物科技及特专科技企业有望上市,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长动能。
再融资市场爆发式增长
今年上半年,港股再融资市场也呈爆发式增长。大部分港股公司选择以配售股份的方式进行再融资,少部分以发行可转债、供股等方式进行募资。
数据显示,上半年港股市场共有173起配售,募资总额为1383.22亿港元,募资额同比大增341.82%。供股募集金额为40.97亿港元,同比增长161.81%。配售募集金额最高的企业是比亚迪股份,募资金额达435.09亿港元;小米集团-W以426亿港元位居第二;地平线机器人-W以47.19亿港元位居第三。
杨超认为,近期港股市场再融资活动显著升温,反映出企业对资本结构优化与扩张资金需求的提升,也折射出市场融资功能的阶段性修复。“再融资为上市公司提供了重要的资金补充渠道,有助于推动技术迭代、并购整合或偿债降杠杆等战略目标的落地。对投资者而言,再融资的大幅增长可能带来短期摊薄效应。”
港股市场的再融资机制以其灵活、便捷、高效的特点,为企业上市后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助力。一位券商保代表示:“港股配售只需董事会授权即可进行,不需要额外的监管沟通或审批,极大提高了融资效率。‘闪电配售’机制则可在一天内完成资金募集。企业赴港上市,不仅考虑IPO能融多少钱,更希望通过再融资搭建一个可持续的融资通道。”
下半年大型IPO节奏有望持续推进
展望下半年,港交所大型IPO节奏有望持续推进。数据显示,截至6月30日,港交所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为176宗。A股公司已成为港股拟IPO企业的“主力军”。埃斯顿、蓝色光标、兆易创新、宇信科技、兆威机电等A股公司均已递交港股上市申请。
业内人士预计,今年新增的“A+H”公司数量有望创近年来新高。据统计,有超60家A股公司正筹划赴港上市。三一重工、牧原股份、韦尔股份等行业龙头企业均有望在年内登陆港股市场。
“截至6月27日,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买入7259.73亿港元,资金流入节奏稳定,对港股形成持续支撑,目前主板日均成交额达1842.54亿港元。”杨超认为,在风险可控、资金流入维持活跃的前提下,下半年港交所有望维持较高的新股发行热度。
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王曙光认为,伴随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及资金持续流入,港股市场情绪回暖、估值显著修复,下半年港交所将进一步吸引A股企业赴港双重上市。
港交所集团主席唐家成表示,当前国际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依赖度显著下降,资本配置多元化已成不可逆趋势。各国科技企业都急需资本支持,港交所也与中东、东南亚的交易所加强合作,希望未来在国际资本市场继续大显身手。
近230家公司出手 港股上半年回购活跃
今年上半年,港股公司回购积极。Choice数据显示,截至6月30日,今年以来共有近230家港股公司出手回购,同比增幅明显。
今年以来实施回购的港股公司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科技、金融蓝筹等板块,汇丰控股、腾讯控股、友邦保险等公司累计回购金额排名靠前。此外,安踏体育、波司登、蒙牛乳业等公司均积极出手回购,港股消费板块回购队伍不断扩容。
“港股公司通过回购稳定股价,增强了投资者信心。这表明了公司在复杂环境下积极应对,坚定看好自身发展前景,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注入动力。”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杨德龙说。
科技巨头领衔大手笔回购
上半年,港股互联网公司是回购“主力军”。例如,腾讯控股在5月19日至6月30日连续31个交易日进行股份回购,日均回购金额为5亿港元。
Choice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腾讯控股累计回购金额达365.4亿港元。分析人士认为,腾讯控股的回购行为不仅是公司对自身股票价值的认可,也是践行对投资者的承诺。
除腾讯控股外,美团-W、快手-W、小米集团-W等公司累计回购金额排名靠前。美团-W于5月27日重启回购,当日回购股份301.87万股,斥资3.92亿港元。快手-W在23个交易日进行股份回购,其中3月26日当天回购股份1046.64万股,斥资约5.85亿港元。小米集团-W则在1月上旬3次出手回购,累计回购金额约2.25亿港元。
Choice数据显示,截至6月30日收盘,今年以来小米集团-W累计涨幅(前复权,下同)为73.77%,快手-W累计涨幅为53.08%,腾讯控股累计涨幅为21.68%。国泰海通分析师认为,港股市场聚集了一批互联网龙头企业,在基本面和资金面支撑下,被低估的港股互联网龙头股仍有抬升潜力。
港股回购队列持续扩容
与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上半年港股消费板块回购队列中出现了不少“新面孔”,包括安踏体育、波司登、蒙牛乳业等。其中,安踏体育在1月的7个交易日进行股份回购,日均回购金额近1亿港元。
安踏体育的回购行为向市场传递出管理层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。国信证券分析师认为,今年以来运动消费呈现较好增长势头,安踏体育的主要品牌相较竞品更具发展优势。中长期来看,安踏体育有望持续增强在全球运动市场的竞争力。
上半年,波司登累计回购金额约2.6亿港元。截至6月30日收盘,今年以来波司登累计股价涨幅为19.59%。分析人士认为,波司登作为行业龙头,近年来通过品牌升级和产品高端化积累了较为充实的现金流,也为回购提供了充足“弹药”。
还有多家消费品公司在上半年加大了回购力度。例如,周黑鸭累计回购金额提升至1.87亿港元;安德利果汁累计回购金额提升至8268.78万港元。
上半年,生物医药领域回购队伍同样庞大,包括药明生物、复星医药、和铂医药-B等。例如,和铂医药-B上半年累计回购金额约1.3亿港元。和铂医药-B表示,回购进度的加速体现了公司致力于提升股东价值,并对长远增长前景充满信心。
从港股市场整体来看,今年以来的回购热潮有助于市场情绪保持乐观。Choice数据显示,截至6月30日,恒生指数、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的累计涨幅分别为20%、18.68%。
恒生指数公司认为,企业回购的动机,通常与其资本结构、融资成本、过剩现金水平等有关。一般而言,当企业认为其上市股票被低估且预计未来将重估时,会进行股票回购,以支持股价、改善财务状况并提高股东回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