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需回暖叠加“抢出口”等因素,我国去年年底出口增速冲高。
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,以美元计价,2024年12月出口额同比增长10.7%,比2024年11月6.7%的增幅提高了4个百分点,环比增长动能明显高于季节性。
“去年四季度出口增长9.2%,较前三季度加快了2.9个百分点。我们认为这既是长期向好趋势的延续,更是政策落地显效的体现。”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、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1月1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这其中也有一些企业调整出口节奏的因素。据企业反映,去年9月台风过后的船队排期顺延、今年春节假期比去年提前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升级等这些因素,都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一些扰动。
关于出口增速冲高,东方金诚宏观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认为,一方面是近期外需保持一定韧性。比如,去年11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回升至50%,摆脱了此前连续4个月的收缩状态;同为亚洲主要出口国家,韩国和越南去年12月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水平。另一方面,“抢出口”效应进一步发酵。数据显示,12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速高达15.6%,较上月大幅加快7.6个百分点;12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8.9%,增速较上月加快4个百分点。对比而言,同期我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变化相对较小。
在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看来,自2024年9月开始出口金额持续环比上涨,且明显高于上年同期表现,是延续了“抢出口”的态势。其中,12月对美国出口创下年内新高——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15.6%,较前值提高了7.6个百分点,绝对金额达到488.3亿美元,为年内最高值。
动能转换、出口目的地转型
从全年的数据看,2024年,我国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,达到25.45万亿元,同比增长7.1%,连续8年保持增长,展现出较强的动能和活力。按美元计,2024年同比增长5.9%,较2023年全年出口的同比增速-4.6%上升了10.5个百分点。
面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,2024年的出口增长在外需回暖的大背景下,受益于我国新旧动能的转换与多元化市场的加快开拓。
冯琳认为,全年增长的动因主要在于外需回暖,全球贸易增速加快,电子行业处于上行周期,同时我国外贸新动能和新业态出口保持高增,稳外贸政策也释放出明显效果。
吕大良在13日的发布会上提出,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,也是制造业第一大出口国。得益于我国完整且持续迭代升级的产供链,创新、优质、有竞争力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不断涌现,出口增长动能有序转换、接替发力。2024年,我国出口集成电路增长18.7%,平板显示模组增长18.1%,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增长60.1%。
在出口市场上,2024年,我国对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实现增长,不仅对欧盟和美国这些传统市场保持增长,分别增长4.3%、6.1%,对于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增速更是显著。其中,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整体增长9.6%、对东盟增长13.4%、对巴西增长23.3%,对阿联酋增长19.2%,对沙特阿拉伯增长18.2%。
“大部分贸易量来自于东盟等新兴市场。”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13日的发布会上表示,2024年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占我国进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了50%。
变数加大
短期来看,冯琳认为,今年春节假期会导致1月和2月进出口数据波动很大,2025年前两个月的贸易数据会在3月合并发布。总体上看,在“抢出口”效应及外需韧性支撑下,年初两个月合计出口增速会继续保持正增长,但受去年同期基数抬高影响,增速有可能放缓。
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,本周,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出现调整行情,远洋航线运价走低,拖累综合指数下跌。1月10日,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2290.68点,较上期下跌8.6%。杨畅称,指数回落可能指向出口存在波动。
展望2025年全年,冯琳提出,我国外贸环境变数加大,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容小觑。但预计新的一年我国出口仍有可能保持小幅正增长。
冯琳认为,2025年我国会进一步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。在财政、金融、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强化对外贸企业支持的同时,自主开放、单边开放会有序推进,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将进一步提质增效,而服务贸易、绿色贸易、数字贸易等新兴贸易领域都有较大发展空间。
王令浚表示,当前,外部环境更加复杂,不确定、不稳定因素增多,地缘政治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影响上升,外贸稳增长面临严峻挑战。与此同时,主要国际经济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将保持增长,我国经济基础稳、优势多、韧性强、潜力大的基本面没有变,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因素依然稳固。